2017/12/27 Wesley’s Digest Collection

  • 『後來葉盛吉成功考取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但因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 1946 年回到臺灣大學醫學院繼續完成學業、開始行醫。當時的知識分子,大半對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失望,寄望於共產黨成為一種選項,葉盛吉也走上了這條路。從歷史結果來看,這並非一條光明大道,而是領著他來到馬場町刑場,於 1950 年以死刑被結束生命,此時只有 27 歲。《葉盛吉日記》的主編,中研院臺史所許雪姬研究員便嘆其:27 年,他過得如此短暫而又充實,不輸給一個活了 72 歲的人。』。

  • 『來自美國西岸網路人士認為這些 ACN 的製作人活在上一個時代,還抱持著菁英心態,沒有跟群眾站在一起。群眾已經透過網路告訴你甚麼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議題,這些自恃甚高的菁英份子卻還不了解。可是真的愈多人關注的消息就是對國家社會未來有意義的新聞嗎?公民記者某個方面是不是對新聞專業的否定?在社會分工愈來愈細,世界愈來愈複雜的趨勢下,難道我們不應該對專業抱持肯定與尊重嗎?』。

  • 『韓森一直很喜歡嘻哈音樂,透露以前趕下班看演出,再趕回去交老闆要的東西,加班到12點後晚上寫歌到早上,又接著近公司上班,還曾經出差時,一下飛機拖著行李,又跳上車去表演、拍MV,常在角色中轉換。曾經有著「爆肝」人生,最後決定辭掉高薪工作,投入嘻哈界,直說:「專心做一件事情很好,饒舌歌手與音樂是一條不歸路。不會放棄、繼續努力。」』。

  • 『當然這些燒腦的資訊,要每天都聽是非常不容易的,雖然都是早上聽,是精神比較好的時候,但腦殘無藥醫,更不可強迫。當遇到不濟得時候,就是改聽新聞podcast。有精神的時候聽聽 BBC或經濟學人,再沒精神的時候聽udn的轉角國際或劉必榮國際情勢分析,或是得到App的李翔知識內參再多多少少同步一下中國人最近在噴什麼。』。

  • 『猶太小孩十三歲就要有成年禮,那時會問年輕人,你有什麼問題要問?給我們一個好問題。對你的老師、你的老闆,要問問題。也許別的文化,譬如日本,強調和諧。但猶太人討厭和諧,他們喜歡衝突,喜歡問問題,喜歡對話和爭辯。你要是去教書,還沒講兩句話,七、八歲的小孩先會說:「我有一個問題,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這是個麻煩,但這就是我們的祕密,這就是猶太文化。』。

只聽經典

Momot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