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ley-Daily-Digest-#81
2017/07/14 Wesley’s Digest Collection
『舉個例子就能明白了這兩個概念。譬如有一顆大樹,季節變換了葉子也會從綠色變成黃色,這個就是 Repaint。如果樹枝或者其他什麼部位被砍了或者插枝嫁接了,大樹會自動恢復傷口或將新枝包裹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最後變成一個完整的大樹。這個過程就類似 Reflow。Reflow 和 Repaint 都是瀏覽器慢的元凶。用戶和 Web 頁面都不能在 Reflow 和 Repaint 執行時做任何操作和響應,而且在極端的情況下,CSS 會拖慢 JS 的執行速度,這就是瀏覽器有的時候就是在操作之後沒反應的原因之一。』剛開始入門學 jQuery 覺得超直覺超好用,多了點專案經驗後才發現直接操作 DOM 是極為沒有效能的一件事,所以前端才會出現這麼多框架試圖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像是 Virtual DOM 等等。
『這帶來了類神經網路模型復甦的又一春。由於 Neural Network 長久以來太過惡名昭彰,Hinton 決定把多層的神經網路 (Deep Neural Network) 重命名為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同時,他又用有點諷刺意味的說法,將 Neural Network 以外、層數小於 3 的機器學習方法,包括 SVM 等稱為「淺層學習」(Shallow Learning),可能是想一雪長久以來被 SVM 壓在頭頂上的不爽吧 (´_ゝ)… )』這幾年這些 buzzword 根本飛天,隨便找個路人來問問都可以對人工智慧說出一套自己的理解,每個人都想在這領域挖出金礦,卻很少人想過這中間的突破性發展還是由一位教授所提出的,學術和實作果然還是缺一不可。
『有一次實作示範的時候,老師就說「如果只是要做出『業界要求』的排版,那其實不需要來上門課,因為這就已經先預設一個框架了。」當然業界、客戶可能不一定會接受我們做出來、突破框架的作品,關於這一點老師在他的作品集《吃書的馬》中有略提,他的態度是想辦法把作品做到最好、然後去說服客戶為什麼要這樣做設計;但如果一開始就預設了標準、框架,那就等於自己都沒打算把這個作品給做到最好了,自然是難以說服客戶的。』看過真正厲害的設計師的作品,是每個細節都有其設計理念和意義存在,不是隨便一個元素只是單純因為喜歡就草率的放上去了,文字敏銳度和對於排版美感的培養難度其實不亞於做程式開發。
『靠人工來保證項目的維護總是不出差錯是不靠譜的,人總有健忘和糊塗的時候,尤其是當項目越來越復雜時,一個人甚至可能無法全部了解項目的全部邏輯,這時我們就要依靠測試來保證項目的可靠性,這裡的測試包括但不限於,單元功能測試,UI 測試,兼容性測試等等。』。這篇言簡意賅的介紹了一個完整的 open source project 應該具備哪些要件,你可以常常看到那些星星數一堆的 README 都寫的超多超詳細,那其實就是吸引別的開發者來使用你做的項目一個很大的誘因,而這些多位開發者密集維護的套件或是框架往往也有豐富且全面的測試,使用起來也會更安心點。
- 『幾乎每次坐長途飛機,我都能遇上對空姐不依不饒的乘客,他們明知道空姐有很多無法逾越的許可權,有很多無可奈何的難處,卻還是不加收斂地把怨氣都發泄在她們身上,而讓他們理直氣壯的唯一理由就是:我累了。這不是幼稚的巨嬰心態,說到底還是修養不夠好。神清氣爽的時候,每個人都願意出手相助,唯有精疲力盡時,才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修養越好的人,自控力越強。所謂自控力,無非就是不要用你的遭遇懲罰別人而已。』最近真的體會到職場能力各方各面,只會寫程式大概會被當作一台機器,出包了責任還是你要扛,雖然這件事追究起來也不是你的問題,但你的的確確是那個執行的人,你發了個 action 的指令,但真正執行的卻是 reducer,所以 reducer 就被罵了。
只聽經典
被音樂封面吸引就點進來聽的一首歌,一如往常的聽不懂半句日文,中後段進入副歌時那段高音尖到會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