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Wesley’s Digest Collection

  • 看完清單覺得無比羞愧,一本都沒看過還敢自稱工程師,筆者真該蒙羞去自殺了。嚴格說只有人月神話在大三的時候翻過一半,剩下的一半不知道是那時太忙還是為何就直接還圖書館了,記得當時還因為逾期額外繳了 100 塊錢。不過誠如文中所述,該本書出了很多經典名句,你可能時常耳聞像是這些:『懷孕9個月才能生產,找 10 個女人一起生也是要花一樣的時間。』一個鳥 PM 會覺得不過就改個畫面嗎,你就隨便修一修應該很快吧。一堆應該一堆你覺得一堆來一堆去一堆你聽完都想在他臉上刻個難吃印。這個無非就是資訊落差造成的悲劇了。

  • 『低效研發體系:業務,產品和技術的觀點不在一個維度上:業務的觀點在業務拓展、收益上;產品的觀點在需求、產品功能上;技術的觀點又在產品特性,功能實現上。高效研發體系:大家都聚焦在一個點上:”SHOW ME THE MONEY”,大家的溝通思路都圍繞在提升產品收益或者降低營收成本,技術的所有工作都應該緊密圍繞“提升收益”和“降低成本”這兩個方向。低效研發體系:需求評審會上,業務和產品唱“獨角戲”,技術同學沒有自己的想法。高效研發體系:在需求評審會上,產品和技術會明確需求是否完整,確認產品功能的正常場景,是否形成閉環;異常場景的處理流程;產品細節是否考慮周全。』所以如果一個年輕工程師一直光會抱怨卻都不試著和 PM 溝通,而是繼續認命埋頭苦幹,你很難為這種行為變化,因為這在 PM 眼裡你看起來你不過就是一個奴性重的碼農。覺得不合理,就去反抗,覺得自己的權益受損,就去反抗。你若一直不說話別人也只是當你默認同意了。

  • 不知道哪來的人發的引戰文,感覺就是閒到沒事做,吵這個議題實在沒太大意義。Vue 和 React 兩個前端框架之間的戰火一直存在,兩套都有各自的擁護信仰者,社群同樣很活躍的持續經營,也漸漸有人歸納出,中小型複雜度較低的專案使用 Vue,偏大型複雜度相對高些的專案用 React 實作,當然若是資源吃緊要兼顧 mobile app 你同樣有 React Native 和 Weex 可以納入考慮。或許我們都真的太幸運了,活在一個不是一言堂,至少還有複數選擇的年代,同樣的也有不少問題因此間接衍伸。

  • 『“分享經濟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有多年工業化形成的各類產業,所以現在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其他在‘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法律是死的,而人的思維是活的,當法典的白紙黑字無法給予現代一個新的詮釋,意即更新速度趕不上新科技的腳步,那就表示有些東西是時候改變了。

  •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團隊突然失去了一個主力成員,你會怎麼辦?業務依舊進行還是戛然而止?很不幸,大多數軟件團隊都陷入了後一種情況。這些團隊把他們的開發員培養成了只會處理他們自己專業領域的“領域專家”。起初,這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法。它 對汽車制造裝配生產線很適用,但是為什麼對軟件開發團隊就不行呢?畢竟,想讓每個成員都掌握所編程序的細微差別也不太可能,對吧?』對這句話最近特別有感,目前筆者所待的公司,Web 這塊是切開成前端和後端分別開發的,而後端最近走了一個人,只剩下一個人,人力開始變得吃緊,結果最近某個 vendor 預期要給的東西出包,唯一的後端除了要忙自己專案的 API 設計和開發,還要花下班的時間跑去遠端救火。姑且不論 vendor 很雷之類的,畢竟再厲害的工程師一忙起來都很有可能出包,太多的核心和責任都加在同一個工程師身上,他壓力很大,對公司的開發團隊也不是一件樂見的事情,哪天真的他突然生病或是請假,找不到人可以先頂著,尤其是後端開發,App 和前端很多資料都要透過後端才能取得,這個 Queue 就這樣卡住了。

只聽經典

20 歲的創作者,日本媒體普遍用天才少女形容她。人們往往把片面事實腦補成理所當然,而忽略別人到底有多麽努力去試圖做到一件事。事實上她從 15 歲左右的年紀就開始了街頭演唱,創作能量很多都是從那時開始累積的,筆者之前看過她受訪時說過的一句話:『自己想要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人世間的情緒都紮根於自己的痛感,如果能稍微對他人理解一些,那就是一份了不起的溫柔。』好像有點中二,但試問在真理面前誰不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