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ley-Daily-Digest-#50
2017/06/13 Wesley’s Digest Collection
文中舉出的手機 UI 改版一例也讓筆者覺得訝異,原先也是預期會是大圖取向的設計會更吸引使用者,但最後結果條列式的勝出,原因是大圖版反而會造成瀏覽困難。A/B Test 最為有趣的部分在於你永遠不會知道使用者的習慣與喜好,因為很多時候甚至連使用者本身都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要把這些資料量化成實際可用,有用的資訊,勢必要歷經一關關的抽絲剝繭和一道道繁複繁瑣的流程,but it always demanding but rewarding。
會喜歡日本品牌除了穩定的品質以外,其實大概有份特殊情感存在,小時候有 Nintendo 和 Play Station 電玩系列伴隨長大,成年後開始玩智慧型手機,明明有更潮更 fancy 的 iphone 可以選擇,但念舊如筆者面臨換機還是堅持使用 SONY 等日本牌子,說穿了也只是覺得某樣東西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質量才夠格稱自己作產品,否則都只是隨處隨便可取代的免洗筷。
從幾件事情可以試圖了解新手和資深設計師的設計歷程有什麼差異:新手會繞很久以後最後急轉彎到達目標;而資深設計師會分階段,先看起點和終點,但不會一次就做到終點,必要性有目的的探索,做幾個假設再驗證,看清楚題目、設計限制,設足夠的假設點。UX 是關於人的事情,而人,本身就是無比複雜的,試誤法也常常成為必經之路,意見不合也是家常便飯,但一旦彼此認知到都是以同樣一件事為目標而吵架而討論,做該做的事就是 priority,那麼對公司對團隊都是一件好事,因為也代表足夠重視。
一言以蔽之,一般而言,標準差愈大,表示漲跌較劇烈,風險程度也較大,而那類產品通常都有大起大落的趨勢。複習大學重修一年的統計學,那時還特別下過不少功夫,雖然現在看來都像外星文。不過懂點統計對生活也是有益無害的,開始工作一堆朋友都在問有沒有考慮投資或是買股票等等,筆者以前沒想過這塊,金融市場向來都是利口巨鱷,尤其是華爾街那群交易員,一個原則,沒有人會做對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利益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油水可以撈才會真的跳下海做。
- 必須說一句,潮流寫的未必會真正成為未來趨勢,可能不會是現在,但也很可能是三到五年之後才普及,這觀點就跟一樣美感很有關聯性啊,唐朝人眼中所謂的美是帶點豐腴的身材,搭配神秘的蛾翅眉,但時間軸拉到現代大概會被打入冷宮。筆者個人是主觀偏愛手繪風的設計,像是 Dropbox,有人說過科技這回事要降低門檻和隔閡,就必須要做到老嫗能解,老朋友小朋友都能輕易理解的程度才是現代科技要努力的方向。
只聽經典
魯路修從來沒看完過,很多日本動畫都是只聽片頭片尾曲,劇情什麼的很少真正會去認真追完,不過如果以這種態度去對待你的另一半或是女朋友,估計分手也是遲早的事。